< 沈欽銘創作展 >
7/31~8/31
茶會 8月2日 下午3點
勞動者之美-捕魚人家
恬淡與分寸間,自見性情--------沈欽銘
比起許多畫者來,
沈欽銘對藝術的那種謙卑態度,
由於沒有虛矯和野心,
反而顯得可貴。
格局雖小
感情卻實實在在-------
沈欽銘藝術創作歷程
沈欽銘老師一直在國民小學從事美術教育,其最大的願望,便是培育一個健康、自信且有獨立個性的兒童,當然,這並無碍於他對藝術本身的追求,兩者甚至根本是相互啟發且一體的。沈老師以正確而成熟的美術觀念教導學生,但也從孩子們純樸的率真中吸取養分,從他的作品中不難領會到那份靜穆而不失活潑的恬淡。
於作畫方面,沈老師極注重感情和思想的投入,不過這對畫本身來說只是目的,在技法與色的處理及表現方面,他可以說充分具備了未達到目的而必須的手段。他對感情和思想把握的極有分寸,既不泛濫也不誇張,是它的特色。
〝作畫應不僅是形與色的表現而已,畫面上的處理更重要的該是思想上的傳達及內心的探索〞———沈老師如是說;因此,在這次展出作品中,沈欽銘老師乃以討海為生的捕魚人家為訴求主題,除了去了解討海人對人生的價值判斷及與海搏鬥的耐心,勇氣等種種過程外,更將這一切傳達於畫中,而成就了———勞動者之美,捕魚人的道德觀。
1945 藝術萌芽
小時候(台灣剛光復),常看先父手上拿著筆,描繪街上來往的人們或鄰居正在工作的木匠。雖然只是簡單的幾條線條,卻是像極了,心裏好是佩服,也因此即在小小的心靈,種下了將來要當畫家的願望。
1955 基礎訓練
民國44年,初中畢業後,考上南部唯一培養藝術教育人才的台南師範藝術科(當時只有台北,台南兩所師範學校有藝術科),在學期間每週有8個小時的繪畫課,在加上利用課餘的時間,平均每天至少有4小時作畫時間,因此這三年的基礎訓練,使我對藝術更具信心。
畢業後一面從事美術教育工作,一面繼續創作。
1966 入室名畫家沈哲哉老師門下,學習油畫
自己獨立創作中,常遭遇難題,雖有些問題可自先輩畫家的經驗或理論中,獲得解答,卻仍有些疑惑不解之處。在些最困擾之時,所幸得良師—沈哲哉先生之指導,頓時豁然開朗,緊握良機倍加勤奮作畫。
為了印證學習成果,於是參加公辦、民間團體畫會徵畫等,屢獲得獎,使得更堅定走上藝術創作的路。
1969 嘗試創作—靜物、人體畫
為了使自己的創作更久遠、更紮實,除了勤畫素描外,更以靜物寫生,人體習作為基礎之訓練。此階段常參加徵畫,作品曾獲:
‧南美展曙光獎(油畫部第二名),博士獎(油畫部第一名)多次並榮幸被推荐加入南美會會員。
‧六十年度全省中、小學教師美術比賽,西畫組第一名。
‧全省美展、優選(22屆)第三名(24屆)。
1970 藝術創作
(一) 光與影的探討:以台南歸園系列為主
光與影如何以色彩、自由、舒然而大膽的筆觸表達出來?
此階段的作品大都是巨幅的,以30F為最多。
(二) 風景寫生
經過好幾年的思索及作畫,且請教前輩畫家後,才外出寫生。利用假期由北而南尋找適切的題材,先為其感動,在作畫。尤以北濱海鼻頭角小漁村的作品最多,而九份、淡水、新竹舊街道等,都是作畫最好的地方。
1983年參加日本造型教育會議,順道往韓國作美術教育考察,被日本、韓國的特殊景觀給迷網,做了一部份速寫,回國後試作小品油畫,看來別具風位。
1988~89年,兩度被遴選聘到美國做美術科巡迴教學指導老師,利用課餘,到處作畫。
1989 創作與思考—勞動者之美、捕魚人家
作畫不僅是形與色,畫面上的處理更重要的該是思想的傳達及內心的探索,因此在這段時間裏對討海為生的補魚人家,頗感興趣,常到漁市場與討海人閒聊,他們對人生的價值判斷與一般人不同,他們認為唯有與海搏鬥,有耐心、勇氣、信心才會有收穫。
這階段的作品,描繪自捕魚歸來,從船艙般出漁獲整理,到市場拍賣,賣完後的閒談拍賣後所得等,無形中產生道德觀的—勞動者之美。
如何去描繪捕魚人家的生活體驗是我目前正在思考、探索的問題,也許還要繼續的幾年呢?
2008 人、生命、價值—探索人該怎麼活?在這個複雜的環境裡,價值觀是甚麼?
TEL : 07-767-7566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